公益与商业背后的双向逻辑

公益不是奉献,更不是牺牲  公益人的普遍痛点,是不懂得经营 过度感性不计成本,导致公益事业无法自我造血,最终没落 人的善心该如何与社会公益、商业结合? 且看本期INNOTalk回顾笔记 与你分享公益与商业背后的双向逻辑




公益不是奉献,更不是牺牲 
公益人的普遍痛点,是不懂得经营
过度感性不计成本,导致公益事业无法自我造血,最终没落
人的善心该如何与社会公益、商业结合?
且看本期INNOTalk回顾笔记
与你分享公益与商业背后的双向逻辑
◆INNOTalk◆
公益与商业背后的双向逻辑

本期嘉宾


郭晓冰
益加益学院 发起人
807创新空间公益培训总监


个人介绍
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22年;从事银行业务的专业咨询工作12年。现为多家银行顾问,国泰安金融学院(香港)高级顾问。


益加益学院发起人兼理事长,广东人文学会、807创新空间培训总监,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财课程研发负责人。

致力于培养公益讲师,倡导和传播公益理念;并将商业经验、培训经验移植到公益领域,促进公益领域的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
研发少儿理财课程(32节)被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推广至全国1000多家学校,成为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梦想课程。


创建共享价值


公益不是分享,而是共享: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事,而是很多人做一件事。
企业做好事不再是将收益分出去,而是通过链接资源,以做好事的方式,撬动市场。

企业创造共享价值的三种途径:


(1)重新构想产品与市场


例:一个生产高端药品的行业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企业矛盾:低端药品生产成本高,利润低
解决方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低端药品成本;开拓低端人群消费市场(南非、南美),让低端人群享受好的医药产品,造福社会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2)重新界定价值链的生产率
在生产和经营当中,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一个企业如果可以解决社会问题,那么品牌所隐含的价值远远比卖出商品的实际利润要高得多。


例:加多宝在汶川地震后捐赠一个亿,玉树地震后捐赠1.1个亿,企业将自己一部分利益回馈社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不仅满足了社会公益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同时企业又将良好的企业道德伦理思想与观念带给了社会,提高了社会道德水平,塑造了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社会形象,而这种形象背后的潜台词是:“这个企业有实力做慈善公益活动,那么肯定有实力盈利,有实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3)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再是单独发展的,而是形成链条带动当地的产业集群共同发展。


例:波士顿TAZA(巧克力工厂):
直接从农民手中购进原材料,避免中间商的盘剥——招当地贫困人员,促进当地人民就业——使用普通机器生产(废物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打造参观基地(收费),引人流入工厂并配合讲解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产品、公平贸易——传播共享价值,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影响力投资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多做好事,提升品牌美誉度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企业做好事,易让人对品牌产生好感从而购买产品,同时,在卖产品的过程中,企业可充分渗透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理念,产品卖越多,社会问题越能得到解决。


香港乐农(餐厅):
香港乐农是明星发起的社企,其通过聘请听觉障碍人员当餐厅员工,有效解决了部分社会问题(帮助听觉障碍人士融入前线工作)。除外,乐农还有更长远的发展计划,现在公司会将部分的盈利分给员工,余下的储蓄起来作为拓展基金,将来用以开更多的分店,让原有的员工升职做领班,再带领新的员工进来工作,让员工看见升职的可能,不单令他们更起劲工作,也让“乐农”更接近一般的企业。



公益产业化需求点

资金—— 专业支持——全社会的关注——更多社会企业


商业与公益并存


红楼别院 
社会创新:做红楼梦主题民宿,改造当地房子,保护老村庄;
宣扬当地特色:让游客参与当地特色文化活动;
社区营造:开办社区课堂,让当地村民向游客展示乡村历史等;
为加强文化色彩,增添旅行乐趣,红楼别院开设红楼梦角色扮演游戏,游客可DIY视频片段,重拾回忆。


谢嘉生
广东医谷执行总裁

中创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个人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中大/麻省理工合作项目IMBA。

在民营上市公司、大型跨国外企及商业地产集团公司从事管理岗位多年,有新材料、医疗、计算机通信及商业地产行业的深厚技术背景,熟悉各类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具有管理大型跨国项目团队的实践经验。

有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和项目并购的成功经验,曾任中大创投的投资副总监和广东银马集团总经理。现任广东医谷执行总裁。



医疗公益现状

在生活中,医疗事件涉及的都是绝望、悲伤、死亡,非常需要社会的救助,中国每年在医疗救助捐助是1000亿左右,然而每年医疗行业开支是2万亿,这部分公益捐助,仅能帮助到极    小部分家庭。这两万亿里面,国人的个人支出占30%,国外是10%左右,这体现了中国在社会保障这块的不足。


各项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没有政策支持
1、网友自发在百度贴吧提供医疗咨询,原本是公益、免费的,市场化之后(广告点击量收费),大量虚假医疗广告涌入百度。
2、1月11日,原血友病吧第二大吧主的“蚂蚁菜”在知乎发帖投诉称,自己和大吧主“山东老八路”已被禁言,现在血友病吧吧主已变成自称“陕西医大血友病研究院院长刘陕西教授”的“血友病专家”。
3、1月14日,全国37家公益组织联名向工商局举报举报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认为后者涉嫌违反广告法,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发布虚假医疗医药广告。
2016年4月,魏则西事件爆发……
 
缺乏信任机制,善款去向不明
中国:08年国人捐赠比重占GDP达0.36%,后因款项去向不明,民众产生怀疑,导致16年捐赠比重,不到0.2%
美国:美国GDP是中国的2倍,捐赠达到GDP的2%,即中国的20多倍。
 
富人的捐赠意识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主流
中国富人捐钱,人们会质疑钱的来历,导致富人不想捐钱;


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国人在精神方面比较缺乏,无捐赠意识;


需要救助的家庭能否获得救助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例:偷鸡腿的妈妈案件

一个因疾病陷入困境的家庭,其母亲为女儿在六一儿童节说的一句:“我想吃鸡腿”,便到超市进行偷窃。事情经报道,不到两小时便筹集了来自各地的爱心捐款,超30万元;而在其旁的另外的贫困家庭,却无人问津。除媒体报道的个例,医疗公益救助更多依赖血缘、朋友、同事之类的熟人关系。



医疗公益商业化

传统公益与商业是存在矛盾的。商业是要持续经营的,承担的责任需要回报;传统公益是持续的付出,因市场持续有需求;公益及商业两者该如何更好的结合?


例:希望之程(1914年成立)
美国私立的公益性组织,每年医疗支出达2.5亿美元,其中3/1来自社会捐赠,3/1来自人工合成胰岛素专利回报,最后3/1来自政府批的科研经费。
 
基金持有者做担保媒介,投入基金、技术,让企业家进行购买,给予其60%的股份,与科学家达成合作共识,给予其10%的股份。


如何让医疗公益更加有力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医疗公益事业的发展


例:腾讯公益筹资;
医疗公益从事后救助转变为推动事前预防是一个进步


例:微信运动
引导用户从健身,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是该项公益的亮点


医疗公益项目需要产业化思维,精心设计商业模式,企业与公益互相促进,实现可持续性多赢模式,创造新的价值


公益不能停留在消耗层面(单一依靠捐赠),要创新。


▼活动现场




▼合照



本文转自INNOTALK

原文链接:http://zdcxg.com/?p=1544




  • 发表于 2018-11-14 15:28
  • 阅读 ( 1081 )
  • 分类:组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54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