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携手九家伙伴机构倡导自然教育

“城市的孩子只知道水来自于水龙头,对山川、溪流、森林和原野没有情感;农村孩子认为城市才是风光的,不知道白头叶猴的价值与保护的意义。”作为一位妈妈,广西白头叶猴自然教育项目的合作伙伴美境自然负责人张颖溢,深刻地体会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隔阂。 城市与大自然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没有经过大自然熏陶的孩子,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

“城市的孩子只知道水来自于水龙头,对山川、溪流、森林和原野没有情感;农村孩子认为城市才是风光的,不知道白头叶猴的价值与保护的意义。”作为一位妈妈,广西白头叶猴自然教育项目的合作伙伴美境自然负责人张颖溢,深刻地体会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隔阂。


城市与大自然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没有经过大自然熏陶的孩子,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专家指出,“自然缺失症”不仅仅导致儿童抑郁症、注意力缺乏症和肥胖症的增长,影响未来的一代健康,其对环境的漠视,也将对未来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引发更多公众、家庭对自然教育的关注,11月26日,阿里巴巴基金会、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魔法猫、自然图书馆、美境自然等多家关注自然教育的机构齐聚由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组织的自然教育交流会,共同探讨自然教育发展。交流会中,好未来公益基金会携手各自然教育机构达成未来共同搭建自然教育行业互联网平台的方向,用行动推动行业的发展。


与传统教育不同,自然教育注重的是遵循自然,回归自然,用视、嗅、触等感官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孩子在认识、探究自然过程中,重建与自然的联结,回归纯真快乐,促进孩子释放天性,激发自身潜能,独立自由发展,培养遵循自然规律的健康心智,促进孩子个性化的成长对于城市孩子来说,自然教育还可以调整孩子完全依赖电子设备的学习生活模式让孩子爱物知恩、节用惜福,尊敬、爱护自然界每一种生物。


德国、美国、日本是国际上较为重视自然教育的地区。在美国,便有许多以探索自然为目的的教育课程鼓励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参与,把自然作为儿童的户外教室和主要学习领域。德国早在幼儿教育时期引入自然教育,孩子到原始森林上课,在自由的、放松的状态下,认识大灰熊的脚印究竟有多大,蚂蚁到底是怎么搬家的,让孩子充满探究欲望。日本教育也特别强调自然体验学习。“修学旅行”就是其一,通过学生在与平时不同的生活环境及经历中增长见闻,在接近自然和文化的同时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公众道德,形成良好的基本社会习惯、树立自主自立的精神、磨练坚强的意志和增强实践能力等。


在国内,从教育政策来看,高品质教育正成为主流教育理念的共识。根据好未来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国内中小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新一代学生与家长心中,成绩不再是唯一考评标准,而是更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基于自然教育国际对比和国内发展阶段,广西白头叶猴自然教育在自然教育课程设置上,将会基于本土文化和环境,依据目标设计课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自然教育内容。


基于此,好未来公益基金会联合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发起的“广西白头叶猴自然教育项目”,将通过开展自然教育,让城市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濒危物种,并帮助当地社区保护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



作为专注于教育的基金会,好未来公益基金会依托好未来教育11余年来专注在中小学及幼儿教育领域的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通过培养来自于清华、北大、复旦的优秀教师成为自然教育志愿者与大使,与业内研发课程体系顶级团队合作产出自然教育课程,和以科技、创新的理念探究更丰富且具互动性的自然教育模式和自然教育产品;同时,借助好未来教育旗下家长帮、学而思网校等庞大的教育网络社区渠道,在范围和深度上进行有效倡导,将使广西白头叶猴自然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好未来公益基金会为了帮助更多人平等享受教育资源,旗下设立了同一课堂、自然教育、好未来教育研究院、公益创投四大项目。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徐莉表示: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将与自然教育领域的同伴共同搭建自然教育行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更多公众普及自然教育理念,共同促进近自然教育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本文转自“凤凰公益”

原文链接:https://gongyi.ifeng.com/a/20141128/40884879_0.shtml


  • 发表于 2018-11-25 19:47
  • 阅读 ( 929 )
  • 分类: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49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