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推荐 | 5月19日【垃圾分类新时尚系列案例发布会】助力北京垃圾分类

“去年垃圾分类看魔都,今年垃圾分类看帝都” 。   疫情的阴霾刚刚开始消散,北京市就迎来了今年的又一项“大考”——垃圾分类。5月1日以来,北京市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四不两直”,组建了“生...

attachments-2020-07-J8gVdUl35f1cf2bf7044a.jpg



“去年垃圾分类看魔都,今年垃圾分类看帝都” 。

 

疫情的阴霾刚刚开始消散,北京市就迎来了今年的又一项“大考”——垃圾分类。51日以来,北京市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四不两直”,组建了“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基本上每日召开全市工作调度会,并提出采取战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有分析、有总结、有举措。显示出北京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和做好分类工作的决心。

 

作为长期致力于促进政府、企业、学者、公众及社会组织等各界在垃圾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中国垃圾管理正向发展的行动网络与合作平台,零废弃联盟十分关注各地垃圾分类的进展。

 

为了在不同层面、不同场景下找到垃圾分类的解决方案,提振社会信心,2019年,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零废弃联盟携手成都根与芽、福建环协、深圳凡圈子、宜昌平云花园、上海爱芬、贵州高远等在地伙伴在北京、成都、厦门、福州、深圳、宜昌、上海、银川等8个城市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政策调研项目”。经过一年的调研,我们发现垃圾分类在小到社区、大到城市都形成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并经过梳理、打磨,形成了《垃圾分类新时尚系列案例》,希望让这些成功案例的“种子”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2020519日下午13:30-17:40,我们将举办【道不远人——垃圾分类新时尚系列案例发布会】,邀请作者将案例中的精华内容与听众分享。本次发布会将分享的案例有: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及立法作用浅析》

作为垃圾分类的关键,顶层制度如何设计和执行?上海立法及其配套政策抓住了“党建引领”和“定时定点”这个重点,并着力唤醒居民分类责任,通过“不分类,不收运”倒逼小区和单位确保分类纯度;城管执法、考评结果的公开,也让全社会知道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垃圾分类动员精细化管理——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南社区的实践案例》

有了顶层设计,社区动员如何有效落实?第三方公司帮助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相关方明确各自定位和协同机制;在撤桶并点后,通过督导员登记台账掌握每户居民是否已经养成分类习惯,对尚未养成习惯的居民进行定向沟通,真正实现了精细化动员。

 

《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以八宝街社区王家塘街12号院为例》

厨余垃圾分类清运处理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垃圾分类?从20173月起,成都根与芽在王家塘12号院,开展厨余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堆肥试点,让居民看到厨余垃圾就地成肥的自然循环,真正培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并维持至今。

 

《垃圾分类考评机制——厦门市区级第三方垃圾分类监督考评案例》

垃圾分类要成建制推进,如何用考评这个“指挥棒”,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厦门市以居委会为对象,考评注重居民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等效果指标,让居委会承担起协调物业、业委会、收运单位、志愿者等其他相关方的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作为社会组织,厦门好猫将考评结果转化为专业建议,也十分重要。

 

《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体系——北京市昌平区的“兴寿模式”》

2019年,在北京市许多城市小区仍然依靠二次分拣的时候,昌平区兴寿镇农村就已形成了“人人动手”垃圾分类的“兴寿模式”。“兴寿模式”的主要流程是:垃圾不落地-净村、培训、入户宣传-村干部、志愿者跟分类收集车上门指导。草根组织乡土重建团队以协作者身份,与镇政府共创分类工作方案,帮助镇环卫和村两委解决一线工作中的痛点问题,最后上升为政策建议产生更大影响,成为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兴寿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调研案例的基础上,我们还邀请更多专家、伙伴,共同探讨北京可以如何借鉴现有经验,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模式。

本次会议议程如下:

attachments-2020-07-x7yYYNpg5f1cf3142a3df.jpg



感谢万科公益基金会

对零废弃联盟政策调研项目的支持!


attachments-2020-07-NDlv3tQr5f1cf2d848036.jpg


  • 发表于 2020-07-26 11:08
  • 阅读 ( 1224 )
  • 分类:活动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言隹
言隹

3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48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