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显示:应对气候变化,公众最信任政府消息源

调研负责人、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联合发起人王彬彬表示,通过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高度支持各项减缓与适应政策,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支付意愿明显提升,技术创新与共享经济为采取行动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



本文作者: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白雪


    当你听到“气候变化”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热、雾霾、全球变暖、空气污染……可见,气候变化在我们心中的普遍印象是负面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气候变化作为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之一,这也说明中国已经把气候变化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议程。


    对于气候变化我们又了解多少呢?11月1日,新一轮的《2017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发布。本次调研从“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变化政策的认知度”、“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执行度”及“气候传播效力效果评价”6个方面展开。数据显示,受访者对气候变化保持高认知度,高度支持政府颁布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


    本次调研负责人、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联合发起人王彬彬表示,通过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高度支持各项减缓与适应政策,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支付意愿明显提升,技术创新与共享经济为采取行动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保持较高水平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就已经在国内开展了第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公众认知调查,调查覆盖了中国内地城市和农村的4169位成年受访者,全面了解中国公众关于气候变化及相关议题的认知、态度及应对等信息。通过调研发现,中国公众完全没听说过气候变化问题的只有6.6%,大多数公众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而中国已经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危害,这种危害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而且,中国公众高度支持政府采取的各项气候变化应对政策。


    时隔5年,国际国内层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国内层面,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公众对气候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发生着改变;随着科技和新能源的日益发展,节能低碳产品更新迭代,共享产品日新月异,公众的能源消费模式正发生变化。国际层面,随着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出现不确定性。


    5年来,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有哪些变化呢?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比了2012年和2017年的两份《调研报告》。新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有92.7%的受访者表示了解气候变化,94.4%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在应对气候发生变化原因的认知上,66%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79.8%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表示担心,第一次调查上述问题的数据分别为93.4%、93.0%、60.6%、77.7%。其中,新的《调研报告》还显示,受访者最担心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和“疾病”的影响;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相互影响,有协同性。


    在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看来,“5年来,我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但内含的质量在提升,相比5年前我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王彬彬表示,“受访者对气候变化有了相对理性的认知,受访者高度关注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这是5年前没有的。”


    此外,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通过对比还发现,与5年前相比,更多公众认同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而且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对气候变化的担心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认为自己经历过气候变化影响的人数提高了15%。这说明随着近两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公众对气候变化影响有了更现实的理解;同时,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议题上的公众传播工作也很有成效。


政府成为公众最信任的气候变化信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府应该发挥更多作用,96.8%的受访者支持中国政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政府要去引导并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发挥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引导者作用。


    对此,郑保卫表示,政府成为公众最信任的气候变化信源,17.2%的受访者非常信任“中央政府”发布的信息,其次是企业,占比16.1%。“这是保证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企业能排在此项调查的第二位,说明,这些年我国企业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公众认可。”郑保卫如是说。


《调研报告》数据还显示,中国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度不仅保持高水平,同时在国际方面,94%受访者支持中国落实《巴黎协定》,96.8%的受访者支持中国政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教授指出:“从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得民心的。在中国,绿色低碳的议程在中国战略层面的重要性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国际角色正从参与者、追随者,向引领者、引导者过渡。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是最有利于中国发挥领导力的领域。”


政府鼓励技术创新


    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公众的参与,5年前我国公众就有比较高的气候认知度,但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通过对比发现,5年前在采取行动方面只有节约用能这类传统方法可以选择。比如,大多数人在节水、节电方面有较好的习惯,如及时关闭电视、电脑、不用照明时随手关灯,尽可能节约生活用水,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


    “5年后,我们看到共享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公众采取实际行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也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贡献了鲜活案例。”王彬彬介绍说,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执行度问题上,73.7%的受访者愿意为购买气候友好型产品花费更多的钱,27.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自己全部的碳排放付费200元,92.6%的受访者支持共享单车出行,其中近半数受访者使用过共享单车出行,55.6%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在家中或工作单位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的用处,除了自用发电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


    据了解,过去一年间,以摩拜单车为代表的智能共享单车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累计节约4.6亿升汽油,减少碳排放54万吨,相当于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减少了45亿微克PM2.5物质排放。


    同时,王彬彬也表示:“公众了解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是明确的,关键是如何将意愿转化成更多行动。”在认知层面,98.7%的受访者支持在学校开展气候变化教育,可以从气候变化科普进校园开始,从娃娃抓起。在行动层面,政府鼓励技术创新,有购买力的公众对气候友好型产品又表现出稳定增长的支付意愿,可以对气候友好型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使其更便于公众使用。从这两方面入手,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很多空间,有待各方合力开展更多工作。




文章转载自 《中国经济导报》网站

原文链接:最新<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发布——应对气候变化: 公众最信政府 参与方式有变

  • 发表于 2017-11-06 17:11
  • 阅读 ( 1031 )
  • 分类:环保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46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