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组织案例六:保卫水城,绍兴朝露在行动

江南水乡养育了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对水源地的关注,用行动推动家乡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并且给自己的机构起名“朝露”,希望河流湖泊能像露珠般永远洁净美丽。合一绿学院对于绍兴朝露环保总干事徐磬石的访谈,带您走近水乡里的环保组织。
《中国民间水环境保护组织发展调查报告及案例访谈》由合一绿学院研究员韦伟在2016年3月24日的“环境社会治理论坛”上现场分享发布。本次调查研究历时大半年,研究团队对全国49个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中根据发展阶段,随机选取了10个省市的各1家组织进行案例访谈,通过鲜活的案例经验呈现行业发展现状。

由于时间能力有限,本次研究选取的案例数量有限,未来期望通过合一绿学院的持续努力,为关心水环境组织的人们呈现更多的案例。



案例档案


组织名称:朝露环保公益服务中心
常用名:朝露环保
发起成立时间:2010年
注册时间:2013年
注册类型:民办非企业
所在地:浙江·绍兴
全职人员:3人
负责人:徐磬石
网站:http://site.douban.com/232772/

关注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环境教育

组织定位:创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培育绍兴民间环保力量。推动完善公众参与的理念、制度、途径和进程;集合自身和各方力量推动观念、知识传播、推进制度的创新和实践;创建成为一个集调研、倡导和行动的公共平台。

引言


朝露环保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绍兴市第一家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组织。高中毕业之后,朝露环保创始人徐磬石(别名”大石“)和一位朋友在绍兴公益网上开展活动,筹集本地资金,针对西部地区做扶贫。参与扶贫活动期间,徐磬石认识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一位项目经理,“他说做扶贫没什么挑战性,还不如只关注环境”。也正是那时,”清源行动“给予了徐磬石一笔小额资助,他开始涉足环保领域至今。

从认识绍兴的环境问题到采取行动,经历了一段网络批评的过程。早在2010年时,绍兴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就引起了地方公众的关注,在绍兴的地方论坛上,时常有人批评环境问题,徐磬石也是其中一员,后来他与当地的一些老师、公务员、企业主们萌发了创立一个民间组织来回应绍兴环境的想法。

1.你当时创立机构的初衷是什么?

徐磬石:

解决本土的环保问题,包括水和空气。家乡人才关注家乡水,才会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我们对绍兴水乡有着很深的感情,绍兴的人文传统与水息息相关,它有浓厚的酒文化,是桥乡、水乡、酒乡。绍兴水网密布,是以水为基础形成的城,但是现在碧水蓝天,一去不返。

2.项目开展地的水环境情况如何?

徐磬石:

绍兴的水开始变成大问题是在我小时候。我小时候去乡下,自来水的水龙头打开出来是各种五颜六色的水,气味很重。因为当时还没有把饮用水的水源地建好,我小时候汤浦水库还没有修建,水问题都是通过就近的水源地来解决。水资源问题暴露得最厉害的时候,应该是90年代中后期。因为饮用水没有解决好,人们都是就近水源地取水,比如说像柯桥的人在鉴湖取水,而我们就近取的就是大滩的水厂。由于国家标准还没有现在的严格,大家环境意识也没有现在的强,当时一环二环城乡交替地方的印染厂,使用染料也没有现在先进。结果印染厂的污染问题暴露得很严重,直接影响到就近水源地的质量,导致绍兴城当时水污染问题的爆发。

现在绍兴的饮用水水源非常好,在南部上虞区,水质能够排到全国前五位。

据我了解的情况是,政府部门历年都在做生态多样性调研,但是每年的情况都在下跌,因为这还是一个工程饮水的问题。不过汤浦源头的整个环境还是有希望变好的,它的人工湿地现在做得非常好,周围的保护区也都做得非常好。进入水库周围的湿地很难,生态能够做好,如果能够把工程饮水和生态结合起来,我是非常看好的,目前政府也这么在做。

3.项目开展地的主要水污染物是什么?

徐磬石:

我们的一个项目在杭州湾萧绍地区,定位是工业污染。决定绍兴整个工业基础的主要是工业印染,纺织印染后面联系的不仅仅是水,还有大气。绍兴是全国印染企业密度最大的城市,热电企业要为周边的众多印染企业提供热能,所以整个产业就是裙带关系。因为有了印染行业,延伸出去的产业包括热电、化工。上虞地区都是化工产业,要做出一些染料为印染的行业供货,根据它的供货关系,我们确定了纺织印染作为我们的切入点。

绍兴的环城河现在没有工业污染,但是水生态做得不好。绍兴环城河的“五水共治”是典型的纽约治水翻版,纽约治水当时是不断引水,找好的水源地,把水引过来,从一类、二类水源地引水。但这条环城河本身没有水生态,前期用干净的水冲,但如何保证源头的水不会被破坏掉?原先的河道都是用石坎砌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鱼虾无法栖息,当鱼虾无法栖息的时候,如何保证这个水生态是健康的?

绍兴治水就是做堤坝,把一段一段的河水拦起来,水没有流动了,靠人工来流动。汛期的时候大量排水,旱期的时候将水拦起来。绍兴只好把工业往北移,但往北对海洋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但往北移也有道理,至少他能够解决内地的污染问题。新的企业搬过去,它的设计就是按新的标准设计。绍兴很多企业超标排放的主要原因是老厂房,想拓展污水处理设施但是没有空间改,有些企业甚至把车间拆掉来建污水处理池。

4..针对地方的水污染问题,你们主要运用什么工作手法?

徐磬石:

纺织印染行业大致分为本土企业、外资企业还有一些国企,每一种特定的企业对于环境的意识也都不同。我们针对不同的企业来进行整改,比如说本土企业观念比较陈旧,这里面也会涉及到企业的老板。比如一个企业的老板,他做了20年印染,手上有大量现金,之后他觉得做实体太累,排污证没办法弄到,就把印染厂卖掉;之前做贸易10多年的另外一个老板,把手头上的四五亿现金直接转换成实体,他手上也没有钱。但是随着新标准的出台,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度增加,他也没有大量的现金来做厂房的后续整改。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企业在前几年往往会有偷排漏排的情况,我们会在晚上调查这些企业,这是方法之一。

还有一种情况是外资企业,他们做得比较高端,因为绍兴之前招商引资做滨海工业园,这些企业给国外的企业做供货关系,都是高端品牌,产能比较小;也会有一些大单子,产量比较高。我们和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分析供应链,通过供货关系,通过进出口贸易的信息,去对它做出一些监管。

偷排的监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周边村民给我们打举报电话,之前我们在地方上也小有名气,那个时候基本上是哪里有“贼”我们就往哪里钻,有好几个成功的案例,包括他们偷排污水。有些不是村民举报,而是反映在论坛上,我们也会根据他的线索实地去走访和调研。

5.项目开展过程中是否遇到阻碍?

徐磬石:

印染厂偷排的现象现在好很多,我印象很深,没有像前几年那么夸张。前几年只要我们一去就能逮得到,现在企业做得不错,这也是导致我们项目无法进展的原因——政府监督的变革比我们预期大很多,特别是省委书记提出的“五水共治”,以治水为突破口,像杭州萧山的污染企业受到影响比较大,它们的经营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6.您认为机构从成立到现在,有哪些变化或者进步?

徐磬石:

一个机构如果没有进步的话,是活不下去的。进步当然很多,包括我们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以及做事情的方法——这些都是在实践中进步;还包括我们对整个机构的协调,包括筹款能力——刚开始还没有钱,现在至少有资助方愿意给我们钱。

如果说有什么让我们进步的,那就是实践。实践并不是碰壁多,比如说开车,开车时间久了,技术肯定要比新手好。技术不是一个一个事故撞出来的,大部分人都是不出事故的,那就说明开得多了,熟能生巧。机构也是这样,发展过程中,对大型事务的判断能力,对事情的处理,我们都有进步,但是之前我们会用所谓的激进合法的方式去监督:比如说,以前碰到污染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直接去曝光,通过影响媒体,或者我们自己的微信,或本地的论坛来发这些信息,我们会拒绝和企业来做沟通。现在当我们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在降低机构风险的情况下行动,比如说,我们先会跟环保局沟通,如果环保局愿意督促他,那么我们就会去推动,这是一步一步进行的。

7.您认为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徐磬石:

前期的困难来自于社会对于机构的不理解,一个小城市跳出来的这么一些人,这样一个机构,他们是不是怀揣着什么商业目的?想通过这个环保来出名、来赚钱?然后是政府部门的不理解:“你们专门和我们找茬”,这是我们当时成立的情况,和时代背景有关系。

一个机构刚成立的时候不可能有高瞻远瞩的做事风格,刚开始哪里有污染就往哪里钻,而且是使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回击,这样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政府对你们的不理解,公众对你们的不理解,企业对你们的不理解等等。机构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能力强的专职人员。

8..您认为机构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源投入?

徐磬石:

综合能力强,特别是在NGO工作过的人员。在小地方工作的环保型组织,需要一个全能型的人才,他要会开车、会写报告、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要能够在明知道企业污染的情况下和老板打交道,还要有情怀,这是最大的困难。只要这个人有情怀,一定是能够做得好,比如说像我们的杨建明,两年时间负责项目,之前给他五万元一年,到了第三年的时候,就不需要给他工资,但他给机构带来的筹款是远远超过这五万元的。

9.您如何看待国内现有的环保组织,尤其是水环保组织?

徐磬石:

对于大行业我不是很了解,对于我了解的行业我觉得才刚刚开始,以后要走的路太远了。就和气候谈判一样,我们手上的资源也少,学术的东西也少,和一些专业的组织相比还是差太多,行动力上也还欠缺。

我个人的观点,其实民间组织不一定要起主导作用,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专业的政府来做。民间组织只是做一个填充,在一些治理,或者是在一些方案制定、政策制定上面影响太小,影响还不如一些行业协会,当然行业协会也算民间组织,但不是我们理解的环保行业的NGO。

目前来讲,国内的小NGO没有固定的、专一的资金来支持运作,基本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运行,但申请一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预计和实际操作不对称的情况,这是其一;第二是实行项目时候,人的流动性太强。

10.能否谈谈你们与其他环保组织有过的合作关系?

徐磬石:

我们和IPE有合作,主要是绿色选择联盟以及审核,在这两方面有合作,推动性确实也比较强。之前的报告我们有参与写,绍兴地方的数据是我们给他们的,污染案子也是我给的。

因为我们是自然之友绍兴的小组会员,所以和自然之友也有合作。在我们这里,很多会员都信奉自然之友,真心实意,身体力行。我觉得自然之友真的很好,它给予机构帮助,包括人力建设等等,它做得比较全面,会定期给一些小的项目给小伙伴,它给绍兴小组能力培训,会有定期的活动,他们比较注重这方面的积累。




感谢南都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对本项研究的支持。
点击《中国民间水环境保护组织发展调查报告》获取报告电子版,查看更多水保护案例。

  • 发表于 2017-11-22 17:10
  • 阅读 ( 1231 )
  • 分类:志愿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瓜瓜。 45 文章
  2. 溪泽源 42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