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位的人,都会选择战略性放弃

一直以来,大家思考的都是如何增进自己的专业技能,思维技巧,给自己做加法。做减法同样重要,这种思想叫做:战略性放弃。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取。


一直以来,大家思考的都是如何增进自己的专业技能,思维技巧等,给自己做加法。


做减法同样重要。


孟子曾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在特定的阶段下,要知道什么是不能去做的,这样才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


这种思想叫做:战略性放弃。



什么是战略性放弃?


将“滴滴”的案例复盘,我们会发现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商业思路在里面。


打车App刚刚兴起时,用户体验非常差。“滴滴出行”第一版App“嘀嘀打车”只有最简单的叫车功能,还都是出租车。


“滴滴”早期的App版本


为什么呢?


创业公司没钱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App的外观设计、用户使用体验、专车预约功能等这些功能并不能帮助当时的“滴滴”实现快速增长。


创业初期,“滴滴”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如何保证能活下去?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多地抢占初期市场份额,保持用户的高速增长,从而能够持续融资,保证现金流不断。


没人会因为一个打车App做得好看而去使用。人们使用这类互联网服务App的根本诉求只有一个,就是软件有足够多的服务供给方。这个条件不成立,其他所有都是妄谈。这是支撑它从0到1的基石。


打车如此,外卖如此,酒店预定同样如此。


为此,“滴滴”花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去做地推活动。那时“滴滴”CEO程维亲自带人在火车站,一个出租车一个出租车跟司机谈,教司机怎样使用App。而在线上,“滴滴”不断通过高额的补贴来吸引新用户注册,同时推出丰富的营销活动来送补贴送温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清晰的目标优先级划分。在抢占市场份额的第一目标下,其他目标诸如App使用体验,网约车功能的丰富等,实际上是被暂缓甚至是放弃的。


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呢?


通过资本来简单粗暴地驱逐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第一名。等到最后整个行业只剩下一家的时候,再去回头提升用户体验,做好客户服务,优化产品设计。


这种为了实现最根本目标,需要在当前舍弃或牺牲一些东西的行为,就叫“战略性放弃”


它是一种伴随事物发展规律而产生的策略思维。


战略性放弃的核心在于,集中有限的资源,攻克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为此,其他不重要的目标全都可以搁置不予考虑。


而它的优势也显而易见。当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时,能够更加专注地去解决少数却重要的问题,不会被分心或陷入多方选择的境地。这样“所有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高速成长。


之所以“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取”。这是一种高效能的思维方式。


怎样去做战略性放弃?


分为三个步骤:界定,评估和执行。


※1. 界定:找到自己所处的阶段和根本目标


战略性放弃,必须建立在事物发展阶段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企业,产品还是个人,都要清楚自己当前所处的阶段在哪里。


比如企业,有创业期,发展期,稳定期,转型期......

比如产品,有beta版,1.0版,2.0版,3.0版......

比如个人职业发展,可分为职场小白,部门骨干,公司管理层......


每个阶段一定都有一个根本目标需要去完成。它是一切的基础前提,如果这个目标不成立,其他所有目标都不可能成立。


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根本目标是活下去,发得起员工工资,有稳定增长的用户。活都活不下去,就不要谈大肆扩张,改变世界。这一阶段不要去做稳定期的事情,例如投入本来就不多的资源去做一系列的新产品研发。


再比如刚毕业工作不久的新人,根本目标是精进自己的专业工作能力,这才是行走职场的基本法宝。如果连手上的工作都做不好,就不要想去认识什么大咖牛人,一天到晚去应酬社交。


总之,只有弄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才能找到根本目标,进而才知道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应该坚持。


很多时候内心迷茫和纠结,就是因为根本目标不够清晰,隔一段时间变一次,当然就会花费很多无用功了。


记住,根本目标有且只有一个。


※2. 评估:用“If Not" 来检查每一个选项


“If Not” 的意思是:如果不这么做,产生的结果能否被接受,是否会影响根本目标的推进和执行。


在面对众多选项不知道如何取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If Not" 模型来协助我们思考。


举个例子。现在即将有一位重要客户到访你的公司。老板叫你安排一家餐厅来接待这位客户。目前共有3个餐厅可供选择:


A餐厅:档次最高,环境最好,可菜品一般,距离最远;

B餐厅:档次适中,环境不错,菜品尚可,离公司最近;

C餐厅:档次最低,环境一般,可菜特别好吃,离公司有一段距离;


这其中涉及到需要评估的因素有:档次环境,菜品质量,离公司距离。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If Not"模型来评估这些选择:


如果不选A (If Not),剩下的环境都不够上档次,但菜可以很好吃,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不选B (If Not),剩下的要么就是离公司很远,要么就是档次很低,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不选C (If Not),剩下的要么是一家中庸的餐厅,要么需要花费客户很多时间但档次会很高,这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当我们这样去思考的时候,分析角度就从“对方最看重什么?”,转变成“如果不这样做,剩下的结果对方能否接受?”。这时如果再结合更多的信息,找到这次接待客户的根本目标,看剩下的这些选项是否与之冲突,那么一切就一目了然了。


"If Not"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在面对复杂选项的时候,不妨换个方向,很多时候会一下子茅塞顿开。


※3. 执行:围绕根本目标,拟定执行计划


一旦做出战略性放弃的决定,那么接下来所有的选项都应该是围绕一个根本目标而去做计划。以职场发展为例,假设现阶段的根本目标是:


从执行岗位升职到管理经理岗。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执行体系,如下图所示:



然后,将每一个小选项再进行拆分,细化出可执行的内容。


拿第二个选项为例:


这样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可执行”方向。



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按照重要程度来调配你的资源和时间配比,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三个步骤:界定,评估和执行,就是基本的战略性放弃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下做出决策的思维模型。但很多时候会发生突发状况,比如突然有新的选项冒出来。这时,我们依然可以沿用这个思路,重新进行评估,最后还是用“ If Not” 的模型看它是否与根本目标相吻合。


记住,选项可以随时更改。但根本目标一旦确定了,就不要轻易去更改。


战略性放弃有什么缺点?


“战略性放弃”能实现光速成长,但它却是一个略显“残酷”的思维方式。因为被放弃的一方人或事物,必然会有基于沉没成本的考量,从而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与对抗,最终难以决定。


可如果不放弃,一定会影响大目标的向前推进,甚至还可能让自己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战略性放弃最大障碍是——人的感情。


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在这时尤为突出,这时如何决策是一项值得深究的学问。


这在企业运营中非常普遍。


比如当一家公司面临业务重大转型时,过去的部门员工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但他们却为公司效力多年,忠心耿耿,你若是CEO,最终是留下他们还是果断舍弃?


再比如,当你到达职业生涯瓶颈的时候,发现过去学的技能已经不适应新的趋势发展。这时你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从零开始?


很多时候,变革必然带来阵痛。因此才会有“壮士断腕”,“丢车保帅”这些说法存在。


战略性放弃最大的难点,不在于该不该放弃,而在于应该放弃哪一个。


然而,最后能够做出正确“放弃”决定的人,一定拥有大将之才。无论是在政治或军事上,还是在企业发展或个人成长上,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是平庸之辈。




作者 | 张良计

来源 | 张良计(ID:zhang_liangj)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长江商学院”

原文链接:高段位的人都会选择战略性放弃

  • 发表于 2018-06-10 22:19
  • 阅读 ( 1055 )
  • 分类:组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49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