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保护沿海水鸟及其栖息地

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保尔森基金会和老牛基金会在北京共同启动“中国沿海水鸟及其栖息地数据集项目” (China-eBird)。

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保尔森基金会和老牛基金会在北京共同启动

“中国沿海水鸟及其栖息地数据集项目” (China-eBird)(以下简称“数据集项目”)。




项目目标


通过开发和运用中国沿海水鸟及其栖息地数据集与信息平台,评估水鸟栖息地现状,从政策和实践层面推动中国沿海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发布了“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成果,确定了23种濒危水鸟和107块保护空缺地。

然而

目前对这些保护空缺区的水鸟及其栖息地缺乏系统的了解,再加上国内水鸟及其栖息地监测数据的点位少、时间短,制约了对中国沿海地区水鸟物种及其栖息地整体现状及时空变化的全面深入了解。



“数据集项目”作为“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的后续行动,将:

  • 分析中国沿海鸟类迁徙的时空演变及其胁迫状况的发展趋势。

  • 识别中国沿海地区重要鸟区。

  • 结合地面核查,评估“蓝图项目”确定的107块保护空缺栖息地的现状和质量。

  • 为决策者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为业务管理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项目启动


启动会上,国家林草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鲍达明总工程师表示:“‘数据集项目’是中国沿海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一步。该项目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中国沿海湿地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从而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保尔森基金会生态保护总监牛红卫表示:“准确可靠的数据是政策制定的根基。保尔森基金会高度重视‘数据集项目’,并将在国际经验借鉴、国际合作伙伴的联系和沟通、合作机制协调等多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副所长表示:“‘数据集项目’是一个凝聚众多‘鸟人’的项目,地理所将利用在生态系统监测网络、遥感监测、数据库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全力支持该项目的实施,以产生更大的影响。”

 

老牛基金会兰科其经理强调,对再次资助象国家林草局湿地办、中科院地理所、保尔森基金会这样的专业机构从事水鸟及其湿地栖息地保护这样的专业工作感到非常高兴,对‘数据集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充满热切期待。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鸟类环志中心、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合作伙伴(EAAFP)、国际鹤类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阿拉善SEE基金会、朱雀会、天津市滨海新区疆北湿地保护中心、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组等合作伙伴的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对‘数据集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和时效性;学习、借鉴类似数据集的经验和教训,尽早与美国eBird建立联系和合作;做好与相关机构和数据库的数据分享和整合工作;考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等。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保尔基金会”

原文链接:正式启动 | 用“大数据”保护沿海水鸟及其栖息地

  • 发表于 2018-07-03 12:35
  • 阅读 ( 1221 )
  • 分类: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49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