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关注,按目前塑料污染总量来算,平均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倾倒进海洋。为了应对日益凸显的塑料污染问题,民间也涌现越来越多关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组织和行动。
9月19日,由环保组织零废弃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摆脱塑缚行动和北京零废弃联合主办的2018摆脱塑缚联合行动公益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邀请了关注塑料污染问题的环保组织、企业、专家学者及公众,旨在通过论坛这样一个平台,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塑料污染问题的改善。
摆脱塑缚行动是多个环保组织与个人发起,以消除塑料污染为目标的合作网络。摆脱塑缚行动协调人郑雪表示:“本次论坛不仅谈塑料污染问题,论坛将更加侧重去呈现社会上已有的解决思路与实践行动,希望可以激发全民共同参与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摆脱塑缚行动执委刘华在开场中提到:“我们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行动网络,一个更好的沟通和学习平台,与更多的力量一起推动改变。解决塑料污染不仅是NGO的事情,我们更希望能发挥NGO的作用,促进政府、行业和学界等各方力量的通力合作。”
摆脱塑缚行动执委 刘华
来自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油控研究项目的分析师李越介绍了塑料垃圾问题的爆发性增长与塑料原料背后的推手——石化产业密切相关。她表示:“油控研究项目预测未来20到30年内,中国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的比例将会逐渐下降,而在化工的比例将不断上升。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会从交通领域转移到化工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有更高的物质需求,从而驱动塑料和其他石化产品的消费提升。然而目前尚没有出现从适用性和经济性上能与石化产品媲美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塑料消费量已远低于GDP增速,中国现在塑料的消费量和GDP基本上还是保持同速增长。而中国塑料消费量什么时候会停止增长,很大程度上与其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还是以出口和制造业驱动为主,而塑料是制造业非常重要的原料,这种形势下,似乎很难阻挡和减少塑料整体的消费。”
美国自然保护协会油控研究项目分析师 李越
零废弃联盟的政策研究员谢新源梳理了我国与塑料相关的政策情况,可以看到目前的政策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待进一步加强。在源头减量、生产者责任延伸方面,国家层面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行业及地方对某一类塑料制品也有一些规定,但覆盖面过窄,对一次性用品也缺乏系统性的源头管理政策;流通领域,限塑令的限制对象极其有限,仅针对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一些禁塑地区更以可降解塑料袋作替代,缺乏真正减量方案的推动政策;分类和循环利用方面的政策相对充实,生活垃圾按量收费制度正在建立,低值可回收物补贴试行城市也有增加趋势。同时,废塑料加工的行业规范已经存在,但对再生料的标准却未成体系,政策上也更倾向于新技术而非制定制度;而焚烧与塑料循环利用方面政策对比发现,我国的政策更倾向于焚烧、填埋等末端处理,从土地规划、费用补贴和税收优惠角度都给予了末端处理企业极大优惠,但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性政策支持回收企业。
零废弃联盟政策研究员 谢新源
谢新源最后还提出塑料垃圾管理政策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他认为应该要求企业责任延伸,推行押金制,并将一次性塑料作为污染物,从源头进行监测和总量控制。“总之,应该让环保者能够方便,让污染者承担自己应该能承担的成本,而不是相反”。
为解决塑料垃圾污染问题,不少行业与相关政策提出“可降解材料”为解决方案,而在论坛上,来自深圳零废弃的理事长毛达博士厘清了“生物塑料”、“可降解塑料”等概念,分析了“可降解塑料”的问题,并提醒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将可降解塑料作为解决方案来替代传统塑料:“首先,我们需要厘清概念,目前值得被讨论推广的是生物可降解塑料,而不论是光降解塑料还是氧化可降解塑料都不等于生物可降解,实际上它们会导致塑料的碎片化,并没有真正解决塑料难以降解的问题。”
深圳零废弃理事长 毛达
他强调:“生物可降解塑料也不等于自然可降解,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生物可降解塑料都需要在堆肥条件下或者是更严格叫工业化堆肥条件下才能够生物降解。既然有这样严格的条件,不可能等同于随便地丢在任何的环境条件中就可降解。”
另外,如果不重视使用总量的控制,单纯地用生物可降解塑料来替代传统塑料,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所需要的农作物也将带来不可持续的忧患:“以每一吨生物可降解塑料需要0.18公顷的耕地来算,如果说现在全国8000万吨塑料的产量,都变成生物可降解的塑料,需要用掉相当于河南省和山东省那么大的耕地来生产塑料所需要的原料,可见这种单纯的材料替代并不是可持续的解决方式。”
本次论坛上提出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是系统解决塑料垃圾污染的重要方案,来自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的秘书长蒋南青提到:“国内未来建立治理塑料污染的体制需要考虑几点:一是提高塑料使用成本,才可以把塑料使用量减低。二是提高废弃成本,提高回收率,例如建立押金制。三是提高回收价值,促进更多回收再生。四是提高再生行业利润,鼓励投资回收再生行业。”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的秘书长 蒋南青
为增进对流入自然环境中塑料垃圾基本情况的了解,推动企业积极解决塑料垃圾问题,国际与国内环保组织近年开始开展海滩垃圾的品牌监测行动。
来自国际环保网络Break Free form Plastic Movement全球运动协调人Von Hernandez表示:“提到海滩垃圾,大家容易想到的原因是公众乱扔垃圾,但是乱扔垃圾的背后,除了是公众的个人责任,如果我们能更清楚海滩上都是些什么垃圾、什么品牌,就可以追溯更深层次的原因,与此同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Von Hernandez反映他们在东南亚几个国家中所进行的品牌监测结果中,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反复出现:联合利华、雀巢、宝洁等国际知名品牌。
Break Free form Plastic Movement 全球协调人
Von Hernandez
环保机构上海仁渡海洋近年也积极开展海滩垃圾的品牌监测,其理事长刘永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品牌监测撬动企业参与,为改变施加力量的支点。而推动的方法是什么?可以是对他们持续施压让企业行动起来,当然也可以是更多地和企业商量与合作。”
随后,论坛以两个主题分别为:“民间减塑行动”与“行业减塑案例”的分论坛同时进行,从两个维度分别展示了如何通过个人和企业的实际行动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出席“民间减塑行动”分论坛的分享嘉宾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市场项目主任金钟浩,上海爱芬环保项目主管马晓璐,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发起人汤蓓佳,THE BULK HOUSE联合创始人余元,以及来自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的张安迎,武心依等北大学生。此分论坛上着重分享了个人如何可以从自己做起,践行减少垃圾产生的生活方式。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市场项目主任 金钟浩
WWF 中国市场项目主任金钟浩以该机构发起的“减少使用塑料吸管”行动为例,指出WWF 希望大家从不使用、少用塑料吸管开始,认识到塑料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他表示WWF将在减塑行动中担任推动政策改变、促进企业行动、提高工作意识的角色。他认为:“减塑不仅仅只是政府起作用,很多和大家相关的问题可以从我们自己开始,成为一种公众意识,成为全社会的行动。”
在“行业减塑案例”分论坛上,来自蔚路循环的创始人王曦与北京尼傲科技公司的CEO 孙巍分享了如何用商业产品解决当前过度的快递包装问题。
蔚路循环的创始人 王曦
北京尼傲科技公司的CEO 孙巍
随后,该会场也探讨了解决外卖垃圾的方案,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的副主任钟芳现场展示了清华大学所设计的系统解决外卖垃圾的解决方案。香港We Use Ltd与思网络分别以共享餐具和“裸买”运动为减少外卖垃圾的提供重要启发。
论坛现场
摆脱塑缚行动协调人郑雪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各界力量在关注和参与到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包括论坛上所邀请的北大、清华团队所设计的海洋垃圾清理与外卖垃圾减量扎实的解决方案,也足见年轻力量投身解决塑料污染的热忱。塑料垃圾污染,尤其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泛滥,已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需要联合各界的智慧和力量才可能让改变发生。”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零废弃联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mp/profile_ext?action=home&__biz=MzU0NjkzMDU3NQ==&scene=110#wechat_redirect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