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是一个定义多样且宽泛的概念,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所站的角度不同,使用场景不同, 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和理解也就不同。被寄予厚望的高校青年广泛而普遍地关注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什么都不想也不希望错过。
启动会发布了塑料基线报告《从全球到中国塑料生产、消费、废弃、回收利用》,塑料循环地图、全民减塑打卡两个线上互动活动也同步上线。
“青藤行动”环保公益创投计划(以下简称“青藤行动”),由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主办、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是聚焦支持珠三角生态环保公益项目成长发展的公益创投行动,旨在运用公益创投的理念与方法,面向全国招募、遴选及赋能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零废弃及低碳生活等核心议题的环保公益项目,打造成为助力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环保路上,你我同行;爱与责任,共同成长。“环保,我们是认真的!”这是每一届环协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一直在努力践行的,它会激励我在这条路上、在小伙伴们的陪伴下走得更远。
月捐是一个使命认同的筹资手段。它不是通过项目的逻辑或者不仅仅是通过给了对方什么利益来实现的,而是真的需要月捐人认同我们的使命,愿意一起追随并且创造一个使命,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跨过月捐的高门槛,成为我们的自己人。
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多个案例研究的回顾,该报告展示了环境退化如何影响居住再城市中心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的伤害。为针对特定情况实施有效和公正的解决方案,该报告呼吁将通常被排除在外的决策因素和规划过程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中。
尽管如此,张军对未来从未丧失过信心,这两年他一直在尝试做一些开拓和自主运营的项目,先保证自己活下去。同时,还影响和支持更多的机构与人来参与公益,“环保公益生态好了,每个机构才会生活得更好。”他说。
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厅(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实施指南》)。
受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的影响,广东正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多地出现取水困难、咸潮上溯,危害供水安全。2月1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主持“珠江压咸补淡保供水”专题会时要求,“要按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去努力,坚决打赢抗旱保供水这场硬仗”。日前,水利部已启动珠江流域压咸补淡应急补水,以减少咸潮影响。
李志艳随笔——组织成长 组织发展有哪些可能?这几种可能下有哪些必经之路?如何看待组织发展?
秘书长是秘书处的首席执行官,也是理事会成员,秘书长在开发经营理事会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秘书处的工作如何获得理事会的认可,秘书长和理事会之间如何有较好的信任和互动?去年,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在资助者圆桌论坛(CDR)组织的主题为“秘书长如何开发理事会潜能”的线上圆桌会上,分享了她在运营和支持理事会工作方面的思考和经验。 时值理事会即将召开之际,旧文编辑重发,以馈读者,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玲珑计划——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由自然之友、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是为气候变化领域的公民行动者和领导者倾心打造的成长体系,旨在支持卓越的公民气候行动者和领导者更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领域的真问题,同时影响更多绿色公民关注、参与和回应气候变化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说起社区垃圾分类,“社区”二字是前提。社区书记作为社区服务一线工作管理者,也是社区环境卫生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是如何看待社区垃圾分类问题?随着垃圾分类政策陆续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施行,他们又将怎样回答这道“考题”? 垒土伙伴之声,本期一起走进社区书记李马军的垃圾分类管理之路。
新一期项目征集如约而至,质兰也迎来了第4个年头。在过去的3年里,感谢大家的关注、伙伴们的信任、顾问们和志愿者们的陪伴与同行!因为你们,质兰独特的资助模式才得以顺利高效地运转,也让我们对一线行动者的支持更加有力。
2021年创绿家评审已接近尾声,2022年“创绿家资助计划”招募即日开启! 截止日期4月16日24点,赶快来申请!
我们是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环境数据为基础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的公益机构。通过六年的建设,我们积累了近20亿条(份)环境数据。为了发挥这些数据的科研价值、满足日...
公益行业知识的系统性积累和传承,是挑战却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公益行业知识的系统性积累和传承非常欠缺。这种积累和传承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公益行业的入行学习资料,或是公益组织的入职培训。
了解垃圾分类制度的相关情况
“双11”的消费热潮背后,不只有消费释放、商品流转,更有“碳中和”带来的深刻影响。
近些年,环境保护领域经常讨论起一个话题,要不要触及社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是坑,要避开;有人说是槛儿,要迈进来。但坑也好,槛儿也罢,社区已经成为很多环境保护议题不可忽略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