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基金会携手,慈善伙伴助力气候行动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年以来,全面绿色转型已经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但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的慈善捐赠流向了气候领域,这种现状亟需改变。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年以来,全面绿色转型已经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但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的慈善捐赠流向了气候领域,这种现状亟需改变。

attachments-2025-10-MFk1903X68ea3f2b2dd15.jpg


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再也无法忽视的话题。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而全球平均地表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升温暂时性突破1.5℃,这意味着《巴黎协定》所设定的升温控制目标,已经面临严重危机。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强调,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增暖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迅速增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在警示人们,必须要采取更多行动。然而,与政治、经济等多个维度紧密相连的气候议题,在寻求全球合作时仍然面临不少障碍。其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不足是一大难题。不仅政府、企业的资金支持难以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公益慈善力量对其的支持也明显不足。在中国,只有不到1%的公益慈善捐款额流向了气候领域。


在此背景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已深耕十余年的儿童投资基金会(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Foundation, 简称CIFF)支持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资助者网络等中国合作伙伴,开展中国气候公益慈善伙伴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就是将气候议题条分缕析,向公益慈善家与企业家们进行理念倡导,推动国内公益慈善界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认识,促进公益慈善界加大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入,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近日,CIFF首席公益生态官、气候项目执行主任梅迪娜(Sonia Medina)女士到访中国。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和公益慈善力量如何参与的话题,她接受了《中国慈善家》的专访。

attachments-2025-10-MZAbY3Vj68ea3f5a37adb.jpg

CIFF首席公益生态官、气候项目执行主任梅迪娜。


气候行动筹资难


解决气候危机,资金必不可少,但为气候变化筹资,真的很难。


气候融资一直是近几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上的热点议题,同时也最难达成一致,往往伴随着冗长的谈判和激烈的交锋。在去年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COP29上,与会各方历史性地达成了气候资金集体量化目标(NCQG),要求发达国家于2035年前每年提供和动员3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但这个融资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在2050年之前,全球每年需要的应对气候变化资金将达到3万亿至6万亿美元,而目前每年气候领域的投资额只有6300亿美元左右,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全球的复杂问题,最理想的情况是争取到各种类型的资金投入,在气候行动领域称之为混合融资。也就是说,不仅有政府的公共资金投入,还有私营资金的投入(商业和公益慈善资金都包括),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后者将会占据更大的比例。


然而,目前全球只有不到2%的公益慈善资金用于支持气候行动。与教育、公共卫生与健康、消除贫困等领域的公益慈善投入相比,气候和环境领域所获得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在中国,则只有不到1%的公益慈善捐款流向了气候和环境领域。如何鼓励更多的公益慈善资金投入气候领域,这一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包括世界经济论坛“捐赠助力地球行动”(Giving to Amplify Earth Action)等倡议的广泛关注。


CIFF作为全球主要的气候公益慈善基金会之一,也非常关注这一议题。它由英国著名对冲基金经理、慈善家克里斯·霍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Hohn)于2002年在伦敦创立,是全球最大的、以提升儿童福祉为宗旨的私人公益慈善基金会。CIFF之所以关注气候解决方案,是因为气候变化是儿童和青少年未来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以2024年为例,CIFF共拨付了6.31亿美元的公益慈善捐款,其中约2.6亿美元投入了气候领域。

attachments-2025-10-hNBqJWLb68ea402bc8da8.jpg

8月19日,印度孟买,季风暴雨期间,一名男孩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


自2012年起,CIFF开始支持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并在2019年正式注册成立了北京办公室。CIFF在中国的支持领域涉及能源转型、产业与经济转型、可持续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碳市场与绿色气候金融、气候与环境治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气候与绿色低碳策略传播等多个方面。


公益慈善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一直积极承担责任、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根据生态环境部近两年发布的相关报告,中国在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方面已提前完成2030年NDC目标,能源和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7月,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对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企业也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行动,不仅在生产端带动自身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绿色低碳转型,还积极探索创新的气候解决方案。


政府和企业之外,公益慈善力量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公益慈善资金既可以支持研究和试点行动,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气候解决方案所需的知识与经验,也可以用于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气候问题的认知,让人们意识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会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梅迪娜说,“最重要的是,公益慈善组织可以作为桥梁,汇聚跨部门、跨地区的多元利益相关方开展对话与合作,解决像气候变化这样棘手的公共挑战。”


在气候行动领域,中国的公益慈善力量还有潜力待开发。中国的公益慈善捐赠大部分流向扶贫、救灾、教育、健康领域,环境相关的捐赠占比不到1%,气候领域则只占到这其中的14%。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气候捐赠主要来源于企业捐赠,高净值人群的大额捐赠占比很少。2024年胡润慈善榜的公益慈善家捐赠中,90%以上的公益慈善捐款都流向前述领域,极少数用于支持气候与环境项目。

attachments-2025-10-cQZBLKq068ea407073953.jpg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沙带。


和其他公益慈善议题相比,气候变化议题的理解门槛相对更高,其复杂性更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因此,要吸引更多公益慈善资金投入到这个领域,认知的培育很关键。全球来看,CIFF通过支持相关机构,帮助提升公益慈善界对气候行动的投入规模和速度,从而共同应对这一挑战,这其中包括 Climate Lead,它为全球最慷慨的一些家族提供宝贵且免费的咨询,就公益慈善捐助如何投向气候领域、以及具体投入方向等为他们提供帮助。另一位合作伙伴是Active Philanthropy,它通过提供气候变化相关课程和国际参访等方式,帮助捐助者提升气候认知和能力。


“我们希望帮助公益慈善界更深入地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是让每个国家、每个孩子都能发挥潜力的最佳途径。” 梅迪娜说。


助力亚洲本地的气候公益慈善加速也是CIFF目前的关注方向。在中国,CIFF支持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等合作伙伴开展中国气候公益慈善伙伴计划,借助企业家和公益慈善家网络,鼓励中国公益慈善界认识到气候公益慈善捐助能在很多议题上发挥积极影响,并激励其作出长期承诺。他们相信,当更多的公益慈善家在气候议题中找到共情之处,就会越来越多地发挥其影响力,自发地链接更多可能的伙伴。“无论你的公益慈善焦点是医疗卫生、教育还是救灾,应对气候变化都会对实现这一领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梅迪娜说。


一个可持续的气候公益生态


梅迪娜强调,产业转型的绿色潮流不可逆转,全球追求碳中和的趋势并非昙花一现。


合作——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非营利组织的层面,建立多方参与的合作网络,对加速气候行动来说都至关重要。更长远来看,则需要为气候行动孕育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跨领域的合作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气候公益慈善生态,汇聚知识与资源,分享经验与教训,联动各方力量,共创系统性、跨部门且高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策略。


接下来,中国气候公益慈善伙伴计划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中国公益慈善界对气候领域的投入,包括调研了解中国公益慈善界在气候领域的认知和气候公益慈善捐助的现状和需求,研究开发专业的气候公益慈善策略工具包,并通过开展气候公益圆桌论坛、国内外气候公益慈善对话等形式,为公益慈善界提供深入了解气候议题的渠道,将他们与气候领域的社会组织、平台链接起来,以提升公益慈善界对实现国家低碳发展目标和全球气候目标的贡献。


梅迪娜也向中国的公益慈善家们发出呼吁:“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气候行动,不要被看似复杂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吓倒。气候变化是重要且急迫的问题,对于中国和全球来说都是如此。各行各业,包括公益慈善界,都可以、也都有责任找到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做贡献的方法。”

  • 发表于 6小时前
  • 阅读 ( 20 )
  • 分类:行业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溪泽源
溪泽源

176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76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